本文是当初在研究所提出的22个问题,旨在指明多意识体相关的研究方向。里面的问题并不难理解,但是很难得到一个完整的、完善的科学回答。特转发本文,以引起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兴趣。

本文默认你已经对多意识体相对熟悉,否则阅读本文可能有所困难。

Q1: 如果意识能够离体(不掌控躯体),是否能更容易实现上传功能? (这里是脑机接口方面的问题

Q2:现实是否是人脑二次复原的产物,也就是说,大脑通过神经给你投影了这个现实,也就意味着,现实的真实感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步骤,外在刺激,或内在刺激而生成

Q3:为什么情感障碍(泛称),精神分裂,阅读失认症等精神疾病是能够通过其他意识体来控制症状的?这种控制的方式与药物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差异,为什么其他意识体能做到,而带有精神疾病的意识体本身难以做到?

Q4:第三个问题的引申问题是,多意识体中,不同的意识体对疾病的感知程度、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一样,是否这和”为什么精神病药物对不同的人的治疗效果不一样“这一命题等价?

Q5:有些系统会出现一种现象,就是他们笔下小说中的人物会成形,形成意识体。此外,也有些人因为对现实生活中,将其内射为全新的人格。因此,我想问的问题是,是否记忆在某种意义上,就是一种未被激活的意识,只需要改变其的某种性质,它就能活跃起来? 是不是在某种方面上,记忆和意识很相似?

Q6:意识体为什么能够进行分割?其他的意识体能够轻易的分割本意识体,为什么自己难以分割自我,需要通过先变为谱系中间者的方式,再进行分裂?当被分裂之后,其中的一个甚至能认为自己的自我是原先意识体的延续,而另一个可以不延续。这是否指向了整合信息论(或者全局工作理论)的问题所在?

Q7:为什么对于创造型意识体来说,在早期的时候,意识体(举例)会经受非常类似解离体验的(例如玻璃墙,迷雾,在泡泡里)?此外,被分割之后,也会出现难以磨灭的解体感(可能会体验为自我的割裂感)。我明白,解离症互相之间有相当紧密的联系,会不会这两种情况(创造型和解离)本身就是一样的?

Q8:第七问的延伸问题是,这是否指向了,一个人的意识体至少包含一个自我(掌握自己能够运用信息的通道),以及知识和记忆。当这些通道不连通的时候,便无法掌握/使用?

Q9:Tulpish,或者说Mentalese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现象。其体现为脑海中无声的思维。但是宿主可以教意识体成声。同样,也可以切断自己脑海中表达语言的欲望,来形成无声思维。这是否是”脑海内思维“转为为语言的核心的一步之一?

Q10:在幻境,或者意识空间内,常常会出现具有隐喻性质的空间,例如小黑屋,黑海等等,这些或多或少和人心中的一部分有关,可以通过操纵这些空间,来改变部分心理状态。因此我们说,幻境是一个充满暗示意味的空间。这是否本质上能够将”人对自我的心理暗示“转换为另一个问题。而暗示的有效性,是否本身就是对自我意识的操控?

Q11:很多创造意识体的人是成年之后再塑造的,这个时候宿主已经成熟,如果以基因决定论的话,那么这么多的”不同“是无法成立的。也有类似的实验,例如同性恋基因,双胞胎等实验,说明既有先天影响也有后天的影响(同性恋基因没有找到)。我们是否可以从后天的塑造,可以看出来多少部分是能够改变的,他们可以由基因造成,而也可以由意识本身造成呢?或者说, 创造型本身就是比双胞胎更好的对比试验?

Q12:第11问拓展的问题就是,兴趣就多大程度上是比较随机的。众所周知。意识体和宿主的听歌口味、各类喜好会不一样。

Q13::为什么在意识体创造型社区里,联觉的现象为什么如此普遍?是否和练习描绘的技能有关,因此导致三叉神经信号互相传导?

Q14:为什么谱系中间者照样会出现失忆、解离的情况——多意识体方面的技能是确知的,我们可以理解为能指的链条断裂了,为什么谱系中间者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

Q15:为什么一个不完整的意识体,例如碎片,或者仆从,他们能够按照某种”指令“去完成一些程序呢,比如说控制身体,在幻境里的NPC?

Q16:意识自杀指的是一个意识的自我磨灭、消失的情况。结合意识体/创造型,我们是否可以认为,这些人的生、死感受是可以被感知的?从而理解”意识的存储物“这一脑组织结构的存在

Q17:一个小的拓展问题,部分意识体似乎能够帮助宿主戒掉他们所成瘾的事情。那么,我们是否可以从这里出发,给予”截断“和”成瘾“机制的一些了解,并帮助戒断?

Q18:是否大麻和LSD对自我并没有完全完善的意识体能产生解离感(这种感觉被描述为,让他们四分五裂的)?